周六早上,晨光熹微,万物自沉睡中苏醒。我们早早来到退休干部活动中心,做好采访准备,等待司老(云南警官学院离休老同志司宜南)的到来。从老师口中得知司老今年已经九十三岁高龄,所以我们想象中的他应该是一位白发苍苍、步履蹒跚的老人,可当我们真正见到司老的时候,才发现他精神矍铄、步履稳健、思维清晰。
司老与我们亲切地打过招呼后,走到窗边的桌旁坐下,阳光穿过树荫和窗户,斜斜地照进室内,我们的访谈就在这属于我们的第一缕阳光中开始了。
年少从军许报国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司老出生在江苏无锡的一个文化之乡,在古朴深厚的文化环境中,司老积淀了丰富的精神涵养。抗日战争时期,其父在上海开铺经商,在此,青年的司老亲眼目睹了日本侵略者对本国同胞的迫害。司老说他自己就挨过日本人的巴掌,无情侮辱和切肤之痛让他抗日救国的决心越发强烈。
国破山河在。世事动荡,人民累卵,但总有一群人心怀炬火,逐光而行,司老正是其中的一员。学生时代,司老参加学潮,为救国存亡而奔走呼号,也曾参加地下党,在黑暗边缘潜行。等到抗战胜利,中国迎来了短暂的光明,但真正的新生远未到来。为了祖国统一,人民幸福,司老毅然投笔从戎,参加解放军。司老说,他虽是家中独子,但他的信念是舍小家为大家,所以不怕困难和牺牲。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司老以一腔书生意气,秉持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崇高信念,开始了自己三十余年的军旅生涯。投身军旅即为家,血雨腥风满天涯,从此司老追随共产党,在一次次艰难斗争中,与其产生了血脉联系。
认真做事,清白做人
1979年,发生了意义重大的对越自卫反击战,司老临危受命,担任十四军保卫处处长。面对战争,饱经风霜的司老已经泰然自若了。但对于保卫工作他却一知半解并不擅长,只是因为秉持“大敌当前,大局为重”的信念才毫不推辞。于是,为了圆满完成任务,司老深入思考、细心研究,最终决定从另一场战争中“取经”,那场战争就是抗美援朝。事实证明,这次经验的借用行之有效,取得巨大的成功。
战争将临,因为缺乏军事法院,司老又临时被任命为军事法院院长,主持判决军中违规违纪事宜。司老为此勤读法律书籍,钻研案例,做出一系列鼓舞士气、合法合理的判决,受到军中上下一致好评。战争期间,为防止进驻越南乡村后士兵擅自动用越南人民的财产,司老当时负责此事,律己律人,严罚禁止,坚守不拿一针一线的原则。多年后,司老自我评价说,我认为我是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舍名弃利做春蚕
战争胜利后,司老荣获三等功,即将获得升迁。司老却在此时驻足,认真思量后,决定放弃升迁机会,投身于教育事业。少年持笔,青年投军,中年再次握笔,几十年倏忽而过,是命运的辗转,更是自我的抉择。
于是,司老来到我校,担任我校法律专业学科教学工作。此时,司老自我反思,认为自己年少从军,学识太浅,不足为人师,于是继续深造,先后在公安大学、云南大学学习刑法。之后,为参加法律资格考试刻苦钻研、诲人不倦,最终以优异的成绩通过律考。在从事教学的过程中,司老以丰富的学识和人生阅历向学生授课,课堂总是座无虚席、意趣盎然,从而培养出了许多优秀的学生。司老七十多岁仍在三尺讲台上耕耘,真可谓,桃李遍天下,烛光照万家。
访谈结束,日已近午,阳光洒满全屋,也仿佛朗照我们的心胸。短短半天,我们几乎阅览了司老的一生,我们惊讶于他的传奇,折服于他的人格,感叹于他的奉献。临别之际,司老仍不忘为我辈青年留下殷殷嘱托。他拿出一张明信片,上面写着整齐遒劲的一段文字,出自《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巨著。司老用沉稳浑厚的音调念道:“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听罢,我们深受震撼,感慨良久。
过去成为故事,精神却历久弥新。我有时会想,作为这个时代的青年应当怎样融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中,这个目标太大,而个人力量甚微。然而,在这个时代,许多成绩不但是英雄榜样做出的,更是广大无名者做出的。像司老,默默工作几十年,不求显名,但求有为于家国。这不正是你我的榜样吗?我们虽然力微,但踏实步履,不断向前,就会离中国梦再近一些、更近一些。
本文出自由云南警官学院吴西平老师指导,李昊鹏、宋佳冉、顾文艺同学创作的《阳光普照浴新程》,荣获2023年“读懂中国”活动征文类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