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行为法学会、云南省法学会、澜沧江-湄公河综合执法安全合作中心、云南警官学院的共同努力下,各位专家倾情出席、鼎力相助使论坛取得了丰硕成果,而省市政法高层的积极参与、热情投入使论坛圆满落幕;此次论坛云南警官学院精心筹备、热情周到服务为论坛成功举办提供了重要保障。





2022年3月12日,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国际法治论坛举行揭牌仪式,云南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杨亚林,中国行为法学会会长董治良为论坛揭牌。



云南警官学院党委书记胡水旺在第二届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国际法治论坛上致辞。



云南警官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刘功华在主持第二届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国际法治论坛。



论坛成果丰硕

本届论坛秉持“互利和平发展、共商共建共享”的论坛主旨,聚焦“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共同发展的法治保障”这一主题,通过专家学者们的深入研讨和思想交流,取得了丰硕成果。一是举行了5场精彩的主旨报告。5位行业领域专家分享了极具理论水平、富有实践价值的前沿理论、实践案例和研究成果;二是开展了三个分论题的研讨交流。9名行业知名专家学者围绕分论题,深度阐述了独到的见解与观点,丰富了论坛内涵,提升了论坛质量和影响;三是征集了98篇高质量学术论文。评审专家围绕四个专题,经过初评和终评两道严格程序,评选出一等奖论文6篇、二等奖论文10篇、三等奖论文15篇、优秀奖论文4篇。

影响意义深远

第二届澜湄论坛举办中的5场主旨报告、分论题9名行业专家的研讨交流、收集了98篇高质量学术论文,这些成果凝聚了专家学者的智慧,汇聚了澜湄次区域国际法治合作交流的理论与实践共识,充分凸显了云南法学界、中国法学界、次区域法学界和实务工作者对区域安全、共商共建、共同发展的使命担当,必将对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和外交思想,促进澜湄次区域优势互补、法治协同,丰富和发展澜湄合作机制,推动澜湄次区域命运共同体建设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必将为下一步深入开展澜湄次区域国际法治合作对话,深入研究澜湄次区域国际执法合作法治问题,推进构建服务区域稳定发展的法治保障框架奠定坚实基础。

未来大有可为

云南是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和环印度洋地区开放的大通道,是我国通往东南亚、南亚的窗口和门户。党和国家十分重视云南经济社会发展,十分关心边疆民族团结和繁荣稳定。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考察云南,三次给云南干部群众回信,对云南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为云南发展描绘了美好蓝图和广阔前景。去年,我国国务院印发了支持云南加快建设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意见。云南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提出要实施三年上台阶、八年大发展、十五年大跨越的“3815”发展战略,强调要推进社会力量与周边国家的交流与合作,不断深化周边命运共同体建设。应该说,“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国际法治论坛”未来建设发展大有可为、大有作为。

发展充满期待

云南警官学院党委书记胡水旺在论坛致辞中说,第一届论坛以来,云南警官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战略、主动服务和融入“一带一路”倡议,推动管党治党、办学治校取得新进展,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增列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去年以来,云南警官学院倍加珍惜澜湄次区域国际法治论坛这一高端学术交流平台,聚焦公安工作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推动禁毒反恐、强边固防、社会稳定等领域理论与实践研究取得新成果,参与起草的《云南省反恐怖主义条例(草案)》进入立法程序;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4.7”项目通过验收并获A等级评价;新增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和94项各级各类科研项目;建成134门禁毒反恐领域在职民警培训“课程库”,为推动高质量实现论坛宗旨贡献了智慧和力量。

云南警官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刘功华在论坛上倡议:一要进一步凝聚发展共识。学院愿同各方携手同行,围绕推动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加强澜湄次区域法治理论与实践研究,总结固化经验做法,凝聚澜湄次区域合作法治化的理论与实践共识,为提高澜湄次区域治理能力发挥积极作用。二要进一步深度互学互鉴。学院愿同各方一道努力,围绕推动澜湄次区域法学界的深度交流和互学互鉴,加强澜湄次区域法律制度的研究,不断完善双边合作,发展高层论坛机制,为保障和促进国计民生、区域繁荣稳定提供法律服务和智力支撑。三要进一步拓展合作领域。学院愿同各方深度融合,围绕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与区域内各方国家发展战略深入对接,切实发挥云南警官学院的平台资源和智库优势,为拓展更加务实的高质量合作而积极努力本届论坛共征文98 篇,经评审委员会评选,评出一等奖6名、二等奖10名、三等奖15名、优秀奖4 名。会上,中国行为法学会总监事李文燕宣读了获奖论文名单,刘功华等领导为获奖论文作者颁发了荣誉证书。



云南省法学会副会长、云南警官学院副院长 孙学华


云南省法学会副会长、云南警官学院副院长孙学华作了题为“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共同发展的法治保障”主旨报告。


云南警官学院法学院院长、教授 李光懿


云南警官学院法学院院长、教授李光懿作了题为“大湄公河次区域警务执法合作价值取向”发言。


云南警官学院国际警察教育培训学院院长,教授 宋海啸


围绕第三分论题“中国一东盟经济融合的法治基础”,云南警官学院国际警察教育培训学院院长宋海啸作了题为“澜沧江-湄公河利益共享及生态补偿机制”发言。


中国行为法学会总监事李文燕宣读论文获奖名单



参会领导与荣获一等奖论文作者合影



参会领导与荣获二等奖论文作者合影



参会领导与荣获三等奖论文作者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