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云南警官学院召开定点帮扶工作推进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论述,认真贯彻全省定点帮扶工作推进电视电话会议精神,总结推进定点帮扶工作,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学院党委书记、定点帮扶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李刚,党委副书记、院长、定点帮扶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刘功华出席会议并讲话,党委委员、政治部主任、一级巡视员、定点帮扶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兼办公室主任许云川主持会议。学院定点帮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成员参加会议。
李刚书记指出,自2015年9月学院定点帮扶临沧市镇康县木场乡以来,学院党委高度重视,选优派强42名驻村工作队员,投入和协调资金1400余万元,推动调查研究“常态化”、项目推进“精准化”、队员管理“规范化”、党建扶贫“双推进”,精准推动18类帮扶项目实施,做到因村派人精准、对象识别精准、项目安排精准、措施到户精准、资金使用精准、帮扶成效精准的“六个精准”。经考核验收,学院挂钩帮扶的镇康县木场乡木场村于2017年整村脱贫出列。学院在脱贫攻坚考核中连续四年被考核为“好”等次,获得全省“扶贫先进集体”“扶贫先进工作者”“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和临沧市“扶贫先进单位”“优秀驻村扶贫工作队员”等荣誉。2021年,学院挂钩帮扶点镇康县木场乡党委被评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

李刚书记强调,一要提高政治站位,推进定点帮扶工作形成新思路。要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论述,认真贯彻落实全省定点帮扶工作推进电视电话会议精神,深化思想认识,创新工作思路,带着使命、带着情怀、带着责任,弘扬脱贫攻坚精神,增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二要强化队伍管理,推进驻村工作展现新气象。学院驻村工作队要坚持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充分发挥驻村工作队临时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落实公安队伍教育整顿要求,从严管理队伍,严格执行《云南警官学院驻村工作队员管理规定》等五项制度,强化“队伍管理规范化”“队员传帮带机制化”“关心关爱队员常态化”“确保个人安全制度化”四项机制,确保队伍扎得住、做得实、过得硬,不出问题。三要助力五个振兴,推进乡村振兴取得新成果。要助力组织振兴,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持续发挥好党建引领和党员、致富带头人引领作用,深化农村“领头雁”培养工程,深入实施“双联系-共建双推进”活动,助力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要助力产业振兴,抓好学院2021年反复调研后投入166万元建设的产业帮扶项目,加强项目和资金监管,保障项目效益,用好用活当地优势资源,抓好抓实特色产业发展;要助力人才振兴,通过继续选优派强驻村干部,用好选调生资源,采取按需送教等方式加强对乡村干部、乡村振兴带头人、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培训;要助力文化振兴,固化深化扶智扶志扶制的好做法,帮助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和公共文化建设,推进农村移风易俗,革除陈规陋习,推动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建设;要助力生态振兴,持续加强改善帮扶点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落实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不断完善农村生活设施,奋力打造美丽宜居乡村。

刘功华院长要求,一要明确工作职责。深入学习贯彻乡村振兴工作要求,找准驻村工作定位,落实驻村工作要求,全身心投入乡村振兴工作。二要积极发挥作用。深入群众了解当地实际情况,发挥公安院校干部教师优势和驻村作用,保障学院投入项目效益,积极协同当地党委政府共同做好乡村振兴工作。三要加强自身建设。要从严管理好驻村队员,从细掌握每名队员的思想动态和工作状态,严格执行队伍管理各项规范要求,发挥好驻村工作队长的示范带动作用,确保队伍不出问题。
许云川主任要求,一要落实驻村工作队长的管理主责,切实加强驻村队伍建设,规范队员管理,强化项目和资金监管,确保驻村工作人、财、物等各方面的安全。二要坚持驻村工作队在当地党委政府领导下开展工作,遇事共商、问题共解、责任共担,支持不添乱,帮扶不越位。三要突出工作重点,抓实产业发展,多调研、多支持、多搭台,持续提升产业质量,做活交易市场,畅通销售渠道,不断巩固拓展帮扶成效。
会上,学院定点帮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政治部副主任袁兴平通报了学院2021年以来定点帮扶工作情况;学院驻村工作队队长马应国汇报了驻村工作队2021年以来定点帮扶工作情况。

●●● 云南警官学院官方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