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江之畔的青春热血遇见彩云之南的警营风采
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呢?
三月早春,湖南警察学院的4名学子跨越千里,走进云南警官学院禁毒学专业大队,开启一学期的交流学习生活时光,也开启了一场关于警务实战、文化交融与青春成长的深度对话。
从海拔差异的体能挑战到泼水节的酣畅淋漓,从禁毒实训的硬核课堂到冰雹中的五公里拉练,让我们跟随4名湘警学子的视角,感受这场双向奔赴的成长之旅!
![]() |
破茧:海拔1900米的成长蜕变
雷怡玲:用脚步丈量云警的“坡道哲学”
初到云警,“走坡道”成了雷怡玲的第一课。“这里的坡道比湖南陡得多,五公里拉练时高原反应更是让我喘不上气”,她笑着回忆。但短短几周,这个湖南姑娘已能在训练中稳步跟上队伍:“云警的体能训练让我明白,警务工作需要的不仅是爆发力,更是持久的韧劲”。
课堂上的挑战同样硬核:禁毒毒情分析、毒品查缉模拟、大数据实战应用……专业课程覆盖更广、实训强度更高。“我们像真正的禁毒民警一样拆解案例,连笔记都要纳入学风评比!”她展示着密密麻麻的笔记本,“这里教会我:警察的成长,从来都是理论与实战的双向奔赴。”
暖心:i人的“破冰”日记
刘丁维:这里的善意比泼水节更酣畅
“来之前,在对新生活的憧憬中夹杂着不安,害怕自己性格内向,难以融入,会在异乡独自彷徨。但云警同学对我笑容灿烂着接过行李的那一刻,所有顾虑都打消了。”到云警的路上,他们滔滔不绝地分享校园里的趣事、生活的窍门,话语轻松又亲切,陌生感一下子就没了,加入五区队后,温暖更是持续升温。
这个自称“i人”的湖南警院小伙,用镜头记录下无数温暖瞬间:同学们主动找我聊天,不管是学业上的难题,还是生活里的小事,都能耐心帮助,让我很快融入集体,区队同学连夜协调宿舍饮水机,这些点滴善意,让远在异乡的我,真切感受到家一般的温暖。
在云南,刘丁维也体验了傣族同胞独特的节日——泼水节。在泼水节里,所有人无论男女老少,都热情的投入到泼水活动中,你泼我,我泼他,就看见水花在空中飞溅,每个人都沉浸在简单原始的快乐中,就好像回到了无忧无虑的童年时期一样,非常有意思。而且当天我还被选上参与互动,登上皮卡和全场对泼,真的被泼成了落汤鸡,但是按照这边的说法,泼的水代表着祝福,那也是在这边蹭了波福气啊,哈哈!
“原来警务化管理也可以有温度!”他对比两校制度时感慨:“云警的自习时间更灵活,但学风监督更严格——课堂有老师巡视、笔记要每周评比,连下课都要列队带回。这种张弛有度的节奏,让我学会了自我管理”。
砺剑:当禁毒课堂“下起冰雹”
易维琦:在冰雹里读懂云警的硬核浪漫
“第一个月的第一次五公里拉练就遇上下冰雹,我本以为会让我们立刻停下来,大队长却带着我们继续奔跑前进!我感觉在这里老师和学生们的关系非常融洽。”易维琦对云警的“实战基因”印象深刻。作为全国禁毒学高地,专业性、实战化方面确实很强,老师们的专业素养比较高,实训课程设置更接近实战需求。这里每月组织学生大会,给同学们搭建交流分享学习心得体会的平台;每月举办“三说禁毒”实战讲堂,邀请边境缉毒英雄现场授课;实训课上,学生们要完成毒情研判、模拟查缉、涉毒现场处置等高强度训练,让我们能有更多的机会了解掌握毒情形势变化,接触最新实战案例。
共生:晨读声中的职业觉醒
胡嘉:从“听众”到“主讲人”的进阶之路
每天清晨7点半,禁毒大队的晨读声总会准时响起。通过“学习强国”时政研讨、轮值主题分享,这个曾经紧张的湖南小伙已能从容分析最新禁毒政策。从最初的紧张到如今能清晰阐述观点,区队安排轮值分享锻炼了我的表达能力;分享内容与警务实践紧密结合,强化了我的职业认同感,遇到的挑战也促使我更加认真准备。总体而言,这段经历让我在理论素养、表达能力和职业认同等方面都有了进步,期待后续继续成长。
面对后半程交流,他写下这样的期许:“要把云警的学习的专业知识带回湖南,更要把这里‘把课堂当战场’的精神刻进骨子里”。
彩云之南的青春答卷
学期过半,专业研讨、“三说禁毒”实战讲座、泼水节狂欢……这场跨越山湖的交流,让湘滇学子在禁毒课堂上共析缉毒战法,在泼水节的水花里读懂民族共情,更在1900米高原的奔跑中淬炼从警初心。正如同学们所言:“我们带走的不仅是知识,更是对‘天下无毒’的信念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