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全国公安系统一级英模 ,1987年9月就读于云南省公安高等专科学校 (今云南警官学院)。
余泽华(1968—1994),男,汉族,云南昭通威信人。1987年9月就读于云南省公安高等专科学校(今云南警官学院)。1990年7月毕业后参加公安工作,生前系昆明市公安局特警支队官渡大队二中队三分队副分队长。一级警员。1994年1月因公牺牲。
余泽华出生在昭通市威信县一个普通的教师家庭。在学生时代就立志要当一名人民警察。1987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云南省公安专科学校。1990年8月毕业后被分配到昆明市公安局特种警察支队官渡大队,成为一名特警,后又当上了官渡特警大队二中队三分队的副分队长。在充满风险而又体现胆魄与技能的岗位上,他以无私忘我的精神工作着,他先后7次受到昆明市政府、市公安局,官渡区委、区政府的表彰和嘉奖。1994年2月,被公安部追授“全国公安系统一级英雄模范”称号,2月28日,被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为革命烈士,同年分别被追认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云南省劳动模范、昆明市特等劳动模范、昆明市优秀共青团员,被授予“昆明市十大杰出青年”称号。
乌蒙楷模写华章 ———记全国公安系统一级英模 余泽华
用青春热血谱写灿烂华章
1994年年初,昆明市北站一带发生持枪抢劫过往行人系列案件,社会治安形势一度十分严峻。1月26日晚,正当余泽华与未婚妻和几个战友共进晚餐时,战友李辉从对讲机中得知堵截持枪抢劫在逃犯的通报,立即告知余泽华。敌情就是命令,余泽华和李辉丢下碗筷,火速骑上摩托车抄近路向目的地疾驶而去。当他俩到达案发地时,得到两名犯罪嫌疑人已朝盘龙江大河方向逃窜。他俩问清两个犯罪嫌疑人的体貌特征后,又迅速向犯罪嫌疑人逃窜方向追捕。经沿途搜索,没有发现穿警用风衣和牛仔服的可疑人。余泽华分析,此条公路是干线,车多人多,犯罪嫌疑人往偏僻街道逃窜的可能性大。于是他要李辉掉转车头,向沙沟埂的方向搜索。到了教场东路时,他们突然发现前方路边有两个人的衣着特征和嫌疑人很相似。驾车的李辉轻声对余泽华说:“余队长,那两个有点像,要作好准备。”李辉驾车快速前进,超越两个可疑人时,把车子一斜,横挡在两个可疑人面前。“站住!干什么的?”李辉下车盘问,余泽华警惕地逼近可疑人,那两人看到警察后便要逃跑。面对凶残的持枪歹徒,在武器明显处于劣势的情况下,余泽华毫不畏惧,迅速掏出“六四”式手枪,拉栓上膛,突然,穷凶极恶的犯罪分子用藏在风衣内的冲锋枪开枪射击,李辉头部中弹倒下。千钧一发之际,余泽华同志举起手枪奋勇还击,一枪击中持枪男子的腹部,中弹倒地的犯罪分子垂死挣扎,用冲锋枪向余泽华和李辉疯狂扫射,余泽华胸部中弹倒在血泊中,身负重伤的李辉强忍疼痛,以顽强的毅力向上级报告了情况。增援民警及时赶到,在现场抓获1名被击伤的案犯,缴获“五六”式冲锋枪1支、子弹8发,另一名罪犯逃跑后被抓捕归案。余泽华同志在送医院途中不幸牺牲,年仅25岁。

以乌蒙情怀铸造忠诚警魂
余泽华业务素质高,他经办的案子,调查细致,取证认真,材料扎实,笔录规范,结案报告条理清楚。在短短的三年里,他多次勇斗歹徒,先后抓获违法犯罪分子84人,战友们赞誉他是分队的“四大名捕”之一。从云南公安专科学校毕业当上特警后,从来没有一个完整的星期天和节假日,他把自己的精力和心血投入了最危险的职业中。
1993年夏天,在小坝的一家饭馆里,有几个年轻人因酗酒发生口角,进而打架斗殴,余泽华和战友巡逻途经此地,立即前往制止。醉汉借酒壮胆,举起菜刀乱砍,余泽华勇敢地冲上去,奋力夺下了醉汉的菜刀,制服了醉汉。事后,同事关心地说:“太危险了,弄不好被醉鬼砍个伤残。”
1992年元旦,余泽华在巡逻中见到一辆行驶着的汽车在着火。“快停下,着火了。”他大声喊。但驾驶员没有反应,继续向城里开去,余泽华迅速追上去强行堵车,随即跳下摩托,爬上汽车灭火。在群众的协助下,经过30多分钟的奋战,扑灭了大火,保住了国家财产和行人的安全。
枪声响起,他和战友第一时间奔赴现场,与犯罪嫌疑人展开殊死搏斗,他生命的长度,定格在了25岁的青春年华,他无法延伸生命的长度,却拓展了生命的宽度,他的英名长存世间,他的精神永远留在人民心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