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高度,深刻回答了事关新时代思政课建设的方向性和根本性问题,为学校办好思政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行动指南。

六年来,云南警官学院党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3.18”重要讲话精神,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2024年5月11日新时代学校思政课建设推进会、5月28日勉励全国公安工作会议代表的重要指示精神,以培养“四个铁一般”过硬公安铁军为目标,大力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深入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图片

固本:构建新时代公安思政育人共同体

强化思政课建设责任体系

过去六年,云南警官学院在省委教育工委和省公安厅党委的领导下,强化思政课建设责任体系,落实党委书记第一责任人责任,院长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各职能部门齐抓共管的“大思政课”工作体系。每学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重点工作,解决实际问题。党委书记、院长经常到马克思主义学院调研和参加集体备课会,将思政课程建设纳入学院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共同负责、学院具体实施、各部门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

图片

筑牢基层战斗堡垒‌

学院党委实施“基层党组织提质行动”,将马克思主义学院选树为“示范基层党组织”。近年来,党支部不断强化自身建设,先后有1名教师获得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全国高校优秀思政课教师、云南省优秀教师、云南省最美思政课教师等荣誉称号,并被省委省直机关工委、省公安厅党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党支部2名教师荣立个人二等功;6名教师荣立个人三等功;4名教师在教学比赛中获得省部级、校级奖励。2024年,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支部入选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

图片

强基:锻造过硬公安思政教师铁军

‌发挥名师工作室示范引领作用‌

依托全国高校思政课名师工作室(云南警官学院)平台,发挥立足学院,辐射全省示范引领作用,参与全省思政课青年教师培养工作,通过师资培训、集体备课、听评课、磨课、教学指导和课题共研等方式,构建思政课教师培育体系,近三年共参与培养青年教学骨干23名,12人在第三届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展示活动展示中获得特等奖、一等奖和二等奖的好成绩。在2024年教育部发布的2023年年检报告中,工作室考核为优秀,位列69家考核单位第一名。

图片

‌创新教师培养机制‌

建立“理论研修+公安实践”双轨培养模式。鼓励教师到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访学和进修;组织教师参加教育部、云南省委宣传部和教育工委组织的课程培训、教师业务素质提升行动;组织教师到红色教育基地研修;选派优秀教师赴基层公安机关挂职锻炼、随岗锻炼,并利用假期组织教师到派出所、执法办案管理中心、便民服务中心开展调研,丰富公安工作经验,同时,通过开展“院局合作”“院地合作”,开展送教下基层,推选教师到公安机关开展理论宣讲、教学辅导、参与思政教官选拔和党支部书记培训,构建“理论学习+实践锻炼"双向课堂。到目前为止,一名教师被评为公安高等教育部级教学名师,获得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第二届高等学校优秀思政课教师二等奖教金和公安部部级津贴。

图片

铸魂:构建公安特色思政育人体系

‌创新“忠诚教育+”课程模式‌

马克思主义学院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公安工作的重要论述、在中国人民警察警旗授旗仪式上的重要训词精神和给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在读英烈子女重要回信精神融入各门思政课程中,突出公安院校忠诚教育特色,同时,和宣传教育处一起办好“张桂梅思政大讲堂云南警官学院分课堂”,将“政治建警”融入思政教学全过程;发挥课程思政示范中心作用,评审263门课程思政大纲和270门课程思政教案,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2024年《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获评云南省一流本科课程,并获得第三批国家一流课程推荐。《以新质公安战斗力推动公安工作高质量发展》课程被省公安厅评为民辅警培训精品课程一类课程。

图片

培养理论宣讲人才

组建大学生理论宣讲团,每周末定期组织成员开展读书交流、学习培训、理论宣讲和社会实践活动,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校园宣讲活动;到五华区丰园小学、浙附中学开展法制进校园宣讲活动;录制视频参加“廉洁校园”“云岭师生说”理论宣讲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学习领航计划”作品展示活动,近六年来,20多个作品获得省级以上奖项。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打造沉浸式教学矩阵‌

建成“公安数字VR博物馆”“虚拟仿真数字资源”,组织师生赴遵义、延安、海口林场、石龙坝水电站和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遗产博物馆、校史馆、禁毒教育基地、临沧边境口岸开展现场教学,举办“行走的思政课”,实现“教室—实践基地—边疆”三维联动。

力行:服务公安工作现代化和乡村振兴

‌创建“思政+警务”协同育人机制‌

与昆明市公安局西山分局、呈贡分局开展“院局合作”;与昭通、楚雄、普洱、临沧等多地公安机关开展“院地合作”,联合开展主题党日和党的创新理论宣讲等活动。六年来,马克思主义学院5名教师先后入选云南省委宣讲团、云南省委教育工委宣讲团、云岭青年宣讲团、团省委青年宣讲团和云岭大讲堂主讲嘉宾,服务公安机关政治建设,开展理论宣讲120多场,服务受众5万余人。为配合下派单位搞好辖区校园安全工作,马克思主义学院下派锻炼教师到辖区中小学,开展校园安全、反恐反诈和普法教育10余次,参加中小学生5000余人次。

图片
图片

‌‌打造边境幸福村服务品牌‌

近年来,马克思主义学院先后有3名博士、2名硕士到临沧市镇康县,参与边境现代化幸福村建设和乡村全面振兴工作,他们发挥学业优势,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战斗在强边固防第一线,同时,积极参与乡村政策宣讲,为维护边疆和谐稳定积极贡献力量。

图片
启新:锚定高质量发展新目标

新时代新征程,马克思主义学院将持续深化思政课守正创新,展现思政课新气象新作为。

图片

‌深化“双带头人”行动团队建设

以全国高校思政课名师工作室、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和“张桂梅思政大讲堂云南警官学院分课堂”为依托,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深入开展党建联建、教育服务、科技赋能、实践育人等工作,突出师生共育、教学相长,引领广大师生在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稳定,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中作出更大贡献。

推进“大思政课”建设工程

筹建公安院校思政教育特色数字资源,建设思政课程知识图谱、忠诚教育数字资源库、红色文化数字资源库、国家安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系统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虚拟仿真系统,丰富育人资源,强化思政课课程建设。

创新公安机关思政育人体系

坚持公安思政教育与党的创新理论同步推动,‌强化公安理论研究,指导公安实战,提升新质公安战斗力。

云南警官学院将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嘱托,以“公安姓党”的政治自觉,为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忠诚卫士贡献思政力量,奋力书写新时代公安教育的优秀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