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光灯下,是46支精英派出所参赛队角逐全省社区警务工作大比武桂冠的激烈比拼;擂台幕后,是云南警官学院治安学专业大队20名学警默默坚守、倾力保障大赛的身影。8月10日至15日,在红河蒙自举行的全省公安机关社区警务工作暨全国第四批“枫桥式公安派出所”比武竞赛中,警院学子以出色的专业素养、严谨的工作态度和饱满的服务热情,成为赛事圆满举行不可或缺的“护航力量”,更在这次实战大课堂中上了一堂生动的“使命课”。图片

提前准备,精准保障:实战是最好的“练兵场”

面对46支参赛队伍、240余名队员的庞大阵容,为确保这场高规格、高强度的比武顺利开展,20名学警提前抵达红河警校,迅速化身“联络员”、“协调员”、“保障员”,

全身心投入赛事组织筹备工作中——信息“零差错”,认真核对海量参赛信息,确保沟通顺畅;赛场“严标准”,结合课堂所学和治安总队专家指导,精心布置赛场、调试器材,梳理赛程,确保每个环节贴合实战、公平公正;服务“全天候”,从引导入场、秩序维护,到信息传递、后勤支持,再到深夜的会场检查、材料整理,他们分工明确、协作高效,身影遍布赛场内外,即使工作至凌晨,依然一丝不苟为次日赛事做足准备……学警们展现出的扎实作风、过硬纪律和高度责任感,赢得了赛事主办方的高度肯定:“他们是比武竞赛圆满顺利举办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图片

见习观摩,感悟升华:课堂外的“真知灼见”

此次工作,不仅是一次高强度的服务实践,更是一次难得的“沉浸式”学习机会。学警们得以零距离接触全省最顶尖的社区警务实践,将课堂理论照进现实,深刻体悟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基层脉动。大家纷纷表示,通过观摩信息化建模、情景模拟、警务实战等环节,系统学习了社区警务的核心要点与创新方法,为未来服务人民明晰了具体路径,也看到了云警毕业师兄师姐在基层的卓越贡献,备受鼓舞。

廖嘉文:“跳出课本,触摸警务实战温度。从生疏到熟练,前辈指导、团队协作让我懂了理论落地的力量,也见识了公安工作的多样性。”

付旭洋:“一张NFC芯片,小成本办大实事,科技让警民联系更紧密;一家便民超市,让温情流通,‘最多跑一趟’成为常态。各派出所真是‘八仙过海’,让我明白社区警务的舞台如此广阔!”

韦懿烜:“见识了治安业务的全面性与专业性,看到了民警的责任与付出。更激励我的是,各地派出所创造性地做法深刻践行‘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的铮铮誓言,这让我坚定了信念:未来要努力学习,积极创新!”

张子骞:“整理成绩时,深知分毫之差影响公平。全程参与四个科目,深刻体会到社区警务不仅需要技巧与温度,更需要严谨与细致。这份责任将伴随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

肖博文:“警民联办芯片让服务‘秒响应’,乡贤调解把法理揉进家常…刷新了我对警务的理解:好警察既要‘硬功夫’,更需‘软智慧’——把便民做到指尖,把矛盾化在源头。未来要朝‘贴民心、解民忧’的方向成长!”

颜子翼:“民警们扎根社区,联动各方,将矛盾化解在基层,生动践行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这让我深刻认识到社区警务关乎群众幸福、社会和谐,价值与责任重大!”

图片

育人实践,行稳致远:“教学研练战”一体化结硕果

治安管理学院有关负责人表示,组织学警深度参与此次全省性重大警务活动,是治安管理学院推进学生假期“有组织见习”的成功实践,更是学院深化“实战化”教学改革的关键一环。学警们在真实的警务工作环境中,深化专业认知,将课堂理论具象化,深刻理解治安工作的内涵与外延;锤炼实战能力,在高压、复杂的赛事保障中提升组织协调、应急处置和团队协作能力;厚植职业情怀:近距离感受优秀民警的担当与奉献,强化从警使命感和为民服务宗旨。下步,治安管理学院将纵深推进“教学研练战”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搭建更多高质量实战平台,让更多学警在实战实践中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为锻造新时代高素质公安铁军贡献力量!

这次红河之行,对20名治安学警而言,是见习,是锻炼,更是一次深刻的职业启航!他们在幕后绽放的青春光彩,与台前闪耀的“枫桥”之光,共同绘就了云南公安薪火相传、生生不息的动人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