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期结束的2025年“建行杯”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云南省赛区决赛中,云南警官学院参赛队获得“一金三铜”的优异成绩,其中,《光谱盾卫——物证光谱技术与装备研发及公安实战应用》项目获金奖,创下学院参加该赛事的最佳战绩。
本届“建行杯”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云南省赛区比赛由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牵头主办,省委统战部等10个部门协办,云南财经大学承办,以“我敢闯,我会创”为主题,以“更云南、更开放、更教育、更全面、更创新、更协同”为目标,积极响应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增强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吸引了全省93所学校、5.86万个项目、28万余人次报名参赛,竞争激烈。云警学子在此项高水平赛事中实现金奖“零的突破”,彰显了创新实力的飞跃。
金奖 项目名称:光谱盾卫——物证光谱技术与装备研发及公安实战应用 铜奖 项目名称:面向实战任务的警用无人机模块化平台与智能辅助技术研究 项目名称:变声语音的声纹分析检验研究 项目名称:党领茗香——乡村振兴“剧本”里的红色“高光时刻” 由刑侦学院4名老师指导、刑侦专业大队15名同学共同参与的项目《光谱盾卫——物证光谱技术与装备研发及公安实战应用》,紧扣公安实战需求,创新性强、应用前景广阔,最终一举夺金。来听听他们的参赛心声:
负责人:张欣怡
参赛队员:罗杨、普良、梁雨、乔镜宇、赵阳、李鸿婷、姚权致、邱煜然、李娟、张津豪、祁月莹、瞿宇佳、柳钧毅、秦思璇
指导老师:张建强、陈瑾、彭成云、蒋明忠
负责人:叶灵珊
参赛队员:陈颖、陈凌子、付满耀
指导老师:刘爱娇、张作山、李强
负责人:罗杨
参赛队员:邱煜然、张欣怡、梁雨、马硕涵
指导老师:倪春明
负责人:邱煜然
参赛队员:罗杨、吴晓丹、李陈玥、陈再斌、杨宏、杜一诺、郭丰宁、张伯源、梁雨、张欣怡
指导老师:王海洋、张建强、李帆、胡曦、达晔
张欣怡(项目总负责人):得知获金的那一刻,内心充满感恩。学校为我们开放实验室、提供资源;老师从选题到答辩一路指导,如灯塔般引航;师兄师姐倾囊相授;队员们假期奔走公安一线推广成果,深夜精益求精打磨材料。这份荣誉属于团队,属于老师,更属于学校给予我们的创新舞台。未来我们将继续努力、持续探索。
梁雨(PPT答辩负责人、决赛答辩成员):激动之余,更感荣幸。创新不是空中楼阁,它应扎根现实。我们努力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虽曾遇技术瓶颈与应用挫败,但“立足云南、放眼世界”的信念支撑我们走下去。金奖是肯定,更让我们坚信:真正的创新,源于对现实的关注与对需求的回应。
普良(项目企划书负责人):备赛期间点滴历历在目。不断磨合中形成的团队默契,比金奖更为珍贵。荣誉属于每一个深夜的努力,每一次分歧后的共识,属于我们对“团队”的深刻理解。
李娟(视频组负责人):从“试试看”到全力投入,我们提升的不仅是专业能力,更是求同存异、坚持到底的精神。假期进入公安机关见习并推广成果,收获好评,也感受到满满的价值感。金奖是里程碑,更是新起点。让我们看到:创新离不开执行力。
邱煜然(项目决赛答辩成员):答辩带给我的收获是多维的。专业上,评委提问推动我们深化知识、优化方案;表达上,从紧张到沉稳,学会了抓重点、善举例;团队中,彼此补位、默契支撑。这些成长,远比结果更重要。
罗杨(项目决赛答辩成员):观摩其他高校选手的展示,我深受启发。他们用语言将复杂内容转化为生动故事,激起了我对知识表达的热情。虽未登台,但我同样收获宝贵。期待未来我能如他们一般,沉稳又灵动地传递思想、感染他人。
张建强(指导老师):这份金奖,是一份使命。荣誉属于这些为“科技守护正义”拼搏的年轻人,也离不开学校提供的先进实验室和公安一线战友的真切需求。“学界+业界”合力,让技术从公式走向实战。于我,这不仅是肯定,更是激励——科研应为社会安全护航。未来我们将继续深耕物证光谱技术,让科技之光照亮正义之路。
优异的成绩离不开学院长期以来对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高度重视与持续投入,更离不开广大师生开拓创新和辛勤付出。未来,学院将秉承“科技强警、守护平安”职责使命,持续推进教育改革、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一体化建设,引导广大学子在创新实践中增长才干,为学校高质量发展和公安工作现代化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