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五载忠诚路,春华秋实铸警魂。在云南警官学院建校75周年这个荣耀的时刻,我们翻开厚重的校史,一段段艰辛与辉煌相互交融的岁月浮现于眼前。
从1950年文林街的筚路蓝缕,到2003年殷家箐的成功升本,再到如今本硕贯通、中外兼收的多层次办学格局,一代代云警院人以“忠诚”书写初心,以“责任”扛牢使命,以“奉献”砥砺前行,为云南公安队伍输送了一批又一批合格后备力量。
本期,让我们共同追溯学院创业维艰、奠基立业的深刻过往,感受那融入血脉的红色基因与办学精神。

在艰难中起步(1950-1958)
1950年3月,新中国刚成立,云南全境解放,百废待兴。为巩固新生人民政权,中国人民解放军昆明市军管会公安部决定组建公安学校。刘之毅同志作为首任校长,在接管民国政府昆明市警察学校的基础上,于昆明文林街开启了艰苦卓绝的办学之路。当时,接收的校产残破不全,校园内杂草丛生。但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第一批教职员工和学员们怀着对党和国家的无限忠诚,担负起为新中国培养公安干部的使命。

校址在昆明市大西门旁文林街民国警察忠烈祠(今建设路云南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的位置)
1950年4月5日,第一期272名学员开学。他们穿着解放军服装,实行军事化管理,晨操从大西门跑到黄土坡,用水需到翠湖或附近街道水井肩挑手提。没有固定教材,就由省公安厅领导亲自授课。毕业后,他们迅速奔赴全省各地,成为云南公安队伍的骨干力量,为巩固政权、恢复秩序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951年3月,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安厅公安学校第二期学员合影

1955年7月,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安厅公安学校男子篮球队合影

50年代参加学校汇演的部分演员
从1950年到1958年,学校历经“昆明市军管会公安学校”到“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安厅公安学校”的更名,共完成9期5000余人的培训任务,在祖国西南边疆点燃了人民公安教育的“星星之火”。

80年代云南省公安学校全景
曲折前行,在动荡中坚守(1958-1978)
学校先后经历了与云南省政法干部学校合并、更名为“云南政治学院”、后又恢复等历程。
学校曾停办6年。但即便在最困难的时期,云警院人的信仰之火也从未熄灭。1973年,学校在昆明北郊殷家箐(现学院驻地)恢复成立,并重新开启了干部培训工作,展现了在逆境中坚守的忠诚与担当。

80年代初期云南省人民警察学校校门

80年代时期校园风光局部
中专启航,学历教育拉开序幕(1978-1984)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公安教育迎来春天。1978年8月,经省委批准,学校开设公安中专班,招收了150名学生,学制两年,标志着云南公安学历教育的正式开始。

80年代初期校门

80年代云南省人民警察学校83级男生射击课

80年代云南省人民警察学校83级女生射击课

80年代云南省人民警察学校83级一区队学生在阅览室
1980年,学校更名为“云南省公安学校”,次年加挂“云南省人民警察学校”牌子,公安中等专业教育步入正轨,为全省公安系统输送了大量专业人才。

1984年:成立云南公安专科学校,10月10日,举行成立大会暨开学典礼。
大专奋进,高等教育正式起步 (1984-2003)
1984年,乘着全国公安教育工作会议的东风,经教育部和省政府批准,云南公安专科学校正式成立!学校办学层次实现历史性飞跃,设置了刑侦、治安等专业,开始全部招收大专生。

1992年:云南公安专科学校更名为云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
90年代学校大门

90年代中末期校园风光
1992年,学校更名为“云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历教育蓬勃发展,推动了多层次公安教育体系的形成。


2003级治安系学生足球队合影
升本攻坚,矢志不渝圆梦本科(1995-2003)
自1995年起,升格本科就成为全校上下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全体师生锲而不舍追求梦想。

2000年,升本工作正式启动。在省委、省政府和省公安厅的鼎力支持下,学校克服重重困难,终于在2003年3月1日,以高票通过全国高校设置评议委员会评审。

2003年4月16日,教育部正式发文,同意建立云南警官学院!这一刻,凝聚了无数警院人的心血与期盼,标志着学校踏上了本科教育的新征程!

五十三载
白驹过隙
变化的是岁月流淌
不变的是初心如磐
从文林街到殷家箐
从短期培训到本科院校
这段波澜壮阔的创业史
是我们所有云警院人倍感自豪的根源
也是我们在新征程上砥砺前行的不竭动力!

预告:升本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从2003年到2025年,学院如何实现跨越式发展,如何在反恐、禁毒、国际化办学等领域铸就辉煌?下期推文《七十五载正风华 | 云南警官学院发展史(下)》,我们将共同回顾学校升本以来的不凡历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