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过历史的接力棒,开启奋进的新征程。自2003年升本以来,云南警官学院进入改革发展的“黄金二十年”。本期,我们继续跟随历史的车轮,聚焦云警院如何秉持“忠诚、责任、奉献”的校训精神,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在本科教育的舞台上实现历史性跨越,铸就今日之辉煌。

跨越发展——升本以来的建设成效
2003年4月16日,教育部正式发文,同意建立云南警官学院。学校正式开启公安本科高等教育的新征程。

升本以来的这二十多年,是学院实现办学层次历史性跃升的关键二十年,更是学院立足区位优势、服务公安实战、彰显办学特色的奋进二十年。20年来,在省委省政府和省公安厅党委的领导下,学院始终坚持特色化发展、内涵式发展、国际化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积极深化各领域综合改革,不断推进形成区位优势明显、办学特色鲜明、符合实战需要的人才培养体系、学科专业体系、科研工作体系、在职民警教育训练体系、国际合作交流体系和服务保障体系,谱写了新时代新征程公安教育新篇章。


研究生教育实现新突破。2012年,学院获批服务国家特需警务硕士人才培养项目,并先后取得警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和来华留学生培养资格,成为省属公安院校中最早开展警务硕士留学生项目的院校;2022年新增列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和警务硕士授权点通过国务院学位办核查;2024年国家安全学等3个新增硕士学位授权点获批,研究生硕士点数量在省属公安院校中位居前列。


专业内涵建设达到新水平。本科专业从4个发展到18个,禁毒学获评全国一流优势专业,禁毒、网安获批省级财政支持新兴专业,建成3个微专业并实现招生。建成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4门、省级一流课程23门,《禁毒学》系列教材被全国高等院校广泛使用,荣获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被授予“全国教材建设先进集体”称号。


师资队伍数量结构持续优化。目前专任教师达280余名,其中,博士92名,教授42名。特别是2023年以来,招录引进高层次专业人才31名。培育有全国高校优秀思政课教师1人、省部级教学名师2人,省部级优秀教师6人,打造“反恐怖与边境社会安全”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为代表的10个省部级以上创新团队建设。


科学研究不断呈现新面貌。建成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12个、国家级课程团队4个、省级课程团队25个、省级创新团队10个。国家自科基金实现“零”的突破,国家社科基金连续22年“不断档”。教师参与《禁毒法》等国家及地方立法,为公安工作现代化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撑。成立无人驾驶航空器管理及运用技术探究协同创新中心,增设“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工程”本科专业,并获批“全国公安机关警用无人驾驶航空器二级培训基地”“首批国家体育科普基地”。


学生服务管理彰显新特色。学院始终坚持以生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要、全面发展的管理育人理念,突出强化警务化管理特色,构建形成“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学生工作格局。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多彩、积极向上,学生科技、文体竞赛屡获殊荣。圆满完成深圳第26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G20杭州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2017年厦门峰会、世界龙舟锦标赛、COP15、南博会等重大活动安保任务。


在职民警培训实现新发展。积极推进在职民警培训工作创新发展,有效促进理论和实战融合、教学科研和在职培训协同。2006年6月公安部禁毒警察训练基地揭牌成立至2019年云南公安民警综合培训基地建成投入使用,教育训练体系、机构编制、体制机制、经费保障、设施设备等日趋完善,年培训量超过1万人,已累计开展各级各类在职民警培训1158期11.97万人。


国际交流合作开创新格局。自2002年开创外警培训先河以来,从起步时2个国家、禁毒执法领域拓展到70多个国家、出入境管理等10多个领域,培养培训学员和执法官员4000余人。2024年澜湄执法合作学院获公安部批准揭牌成立并实体化运行。由公安部主办、学院负责承办的中国-东盟及周边国家警察院校长论坛已成为区域警务交流合作的品牌名片。


办学基础设施日益改善。学院校园占地从升本时的570多亩增加到1226亩。先后建成教学科技大楼、10栋圆山学生公寓及配套设施、田径运动场、云南公安民警综合培训基地等基础设施,智慧校园基础设施实现迭代更新,育人基础条件和校园绿化美化发生历史性翻天覆地变化。持续加强图书馆建设,实现图书资源“一键式获取”、馆藏图书查询、座位预约“一键式办理”,服务教学科研能力有效提升,阅读学习环境全面改善。

75年风雨兼程
云警院的发展史
是一部波澜壮阔的
忠诚史、奋斗史、奉献史
历史由前辈书写
未来交由我辈接续
当前
学院正处在公安高等教育发展的
又一关键机遇期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
如何推动学院高质量发展?
怎样实现“三个高地”和
全国一流公安院校目标?
相信每一位云警院人
心中已有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