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久前云南警官学院举办的新生班级读书会上,2023级刑事科学技术一区队的同学们分享了自己的读书心得体会,让我这个身处现场的小编颇受教育和启发,不得不为同学们的发言和感悟喝彩,今天就为大家先送上一段……
我是来自玉溪新平的苏建帆,云南警官学院2023级刑事科学技术专业学生。我给大家分享的书是杨丽婷教授所著《走出虚无主义的深渊——路径与反思》。
从名字就可以看出,我今天所要推荐的书很不像是一个对哲学没有什么了解的理科生能讲的明白的,而之所以会接触到这本书,是因为前一周我们的思政课上老师提到,“人为了功利而活着最终将会滑向虚无主义的深渊。”于是我从图书馆查阅虚无主义相关资料时,看到了它。
而我之所以分享这本书,并非是我有信心在这短短的发言中讲清从古至今众多学者的智慧结晶,是因为书中的内容给我带来了很大的冲击,而我也想在此次读书分享会上与大家谈谈这本书给我带来的震撼与改变。
高中时,我曾疯狂地热爱着地理,立志要做一名地质学家,采石油、采矿山,挣让人一辈子花不完的钱,也正是因为这样,擅长文科的我选择了理科。可这样的想法却抵不住高三那些枯燥的日夜和一次又一次学习、生活上的挫折。很快,在迷茫和一次又一次失望中我渐渐失去了学习的动力……所幸,我最终考入云警院。
刚进入警院大门,就迎来了军训的捶打、警务化的严苛管理,虽然感到种种不适,期间我却看到了许多从前许多被我忽视的精神。身边总有敢于第一个尝试的人,也有勤勤恳恳做事而不抱怨的人。从前的我只会认为他们一定期待着某些回报或是另有所图,直到我自己也被带动起来,成为了他们中的一分子。
我喜欢,但又奇怪于这样的感受,明明没有实质的奖励,可心里却有着满足感,脚下也总是充满前进的动力。这一切的疑惑与问题都在我所分享的这本书里给了我答案。
书中引用了这样的观点:有价值的生命就是拥有激励人心的目标的生命。这种目标一定有两个条件,一是行动者对目标意义的评价,二是行动者对目标现实性的评估。于是我明白了为何曾经的“热爱”带不来坚定的信念,为何现在毫无回报的奉献却能伴随着无尽的动力。因为前者带来个人的幻想,后者带来的是一群有着同样目标的人所为之努力的理想。相信事业的伟大,所以有了意义;相信事业必然成功,所以有了现实性。
我想,读书的意义在于“见世面”,“世面”在我看来就是“世界的多面”的意思。书籍是人类灵魂思想的载体,通过书籍,我们可以用不同作者来自不同时间、不同空间的眼睛去看、去感受世界的参差。我们不仅看得到封建社会朱门酒肉臭的顶层社会,也能看到“岁大饥,人相食”的悲苦黎民;我们能看到古代先贤对自然、工艺、艺术的思考,也能通过对历史的总结归纳窥探人类社会的最终归途。通过读书,我们看到世界、了解世界,再用己之所学朝着自己认可的方向去改变自己身边的微小世界。当自己所知的这一切内化于心,并付诸行动后,我们也许就能将理论化为物质,理想化作现实。在如今的时代背景下,想起这样的句子:
“我们读书的目的,是让家乡摆脱贫困,而非摆脱贫困的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