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受云南广播电视台邀请,云南警官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孙学华教授带领法学院院长李光懿教授及法学院教师张蓓就“加强国际法治合作,构建澜湄国家命运共同体”相关内容在《开放零距离》电视直播节目访谈中畅谈云南同周边国家的国际法治共建与合作,探析澜湄国家次区域执法、司法合作中的提升空间。
《开放零距离》是全面展示云南对外开放成果,聚焦南亚东南亚热点新闻的节目。节目上半段梳理一周以来南亚东南亚国家动态新闻,融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于一体,介绍南亚东南亚国家经济、文化、教育、科技、旅游资讯等内容。节目下半段为嘉宾访谈,通过与嘉宾的面对面互动,全面展示云南省在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过程中,各行各业与周边国家交流合作中取得的成果。
访谈中,三位嘉宾结合澜沧江-湄公河法治论坛及云南警官学院外警培训业务,围绕“在推进云南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过程中,云南和周边国家加强国际法治共建、合作的重要性体现在哪里?”“为什么要举办“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国际法治论坛?”“在本届“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国际法治论坛中,关于国际法治合作,与会专家有没有提出一些有代表性的观点?”等七个方面的问题与主持人进行了交流互动。
孙学华介绍了“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国际法治论坛”是交流思想、凝聚智慧、共促发展的重要学术交流平台,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考察云南时“把云南建成面向南亚东南亚的辐射中心”重要指示精神的具体举措。 孙学华在讲述中老缅泰湄公河联合巡逻执法机制、中柬执法合作年、建立澜沧江-湄公河综合执法安全合作中心、建立了澜湄国际仲裁机构等情况后,特别介绍了云南警官学院在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加强周边国家执法人员培养方面作出的贡献。孙学华针对中老铁路的开通提出了六个方面的法治合作建议:一是构建磨憨—磨丁合作区免税制度,二是构建磨憨法治小镇,三是统一运输国际化标准,四是推进打击跨境犯罪的区域安全统一规则,五是加强澜湄国际仲裁机构和商事法庭,六是加强国际法治能力建设。
法学院李光懿就加快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与周边国家加强国际法治共建及合作的重要性提出了五点看法,并简要介绍了于今年3月在云南警官学院举办的第二届“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国际法治论坛与会专家的观点。
法学院张蓓归纳了本届“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国际法治论坛的成果,并就澜湄国家在区域执法、司法合作中面临的四方面困难进行阐述。
此次以澜沧江-湄公河国际法制论坛内容为主的《开放零距离》直播中,有数万人参与节目互动。主持人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发送直播间,感慨地说“今天节目聚焦澜湄次区域国际法治共建合作,懈怠了一久,感觉又元气满满,热爱可抵岁月漫长,确实如此”,引来众多网友的纷纷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