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从戎报国

“向北望星提剑立,一生长为国家忧”。有一阵风掠过荒漠,沙场富有肃穆的向我们吹来,路旁的柳絮被风带动,招摇舞动富有生机。世人常说:“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在替我们负重前行”。老一辈人用他们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我们什么是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什么是中国精神。

每当我想要从戎报国,穿上一身橄榄绿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时总会想起一个人,白应章白老。白老18岁时便参军入伍,成为一名守边卫国的子弟兵。在一次巡逻执勤期间,白老所在的小分队得到消息,有人想要跨国越境。通过重点研判、线索排查、精心布控,白老和战友们终于成功阻拦11名偷渡出境人员。维护边境安全刻不容缓,一点也大意不得。漫漫军旅路,恶劣的环境,简陋的饮食,一切一切的困难考验着他们。是什么让一群年轻男儿坚持了下来?白老满怀深情,眼神炙热地望向远方,为我们解开了疑惑——是因为目标,一个人有了目标便不觉得苦;是守护人民安康的责任;是从戎报国的壮志;是为维护社会主义稳定的信念。

年华会随着时间逝去,但留下来的精神就像灯塔,指引着我们前行。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清澈的爱只为中国,老一辈人如此,新时代的我们更应如此。

风停了,期间的吹拂给柳絮带来了坚守与信仰,并深深地刻在了其根部,渐渐地远方又传来不一样的风声。

管·启发育才

“鹤发银丝映日月,丹心热血沃新花”,有一阵风掠过庠序与稷下富有庄严的向我们吹来,路旁的柳絮掉入泥土中成为新的养分。剩下的柳絮,新生的柳絮在这一份份养分的供给下成长的更为茁壮。

结束军旅生涯后,白老转为警校的管理者。白老提倡启发式教育,通过管理出人才、出效益、出战斗力,军人有军人的作风,警校有警校的规矩,警校生的管理严格按照警务化管理的规定执行。在管理的同时白老还提出对学生关于“形势,传统,法律,三观”的四个教育。当时在警校谈恋爱是禁止的,有一名学生被大队长怀疑谈恋爱,影响学业,想要给予其处分,白老并未同意,劝队长冷静的同时深入调查,通过走访了解,得知是学生干部帮助女同学解决问题并非是谈恋爱,应给予表扬而不是批评处分。被误解似乎已经成为了表达者的宿命,就像是一个深穴一般,黑暗即是它的宿命,可是当有一天一束光照进洞穴时,黑暗就不再是它的宿命,有人理解表达者时,被误解也就不再是他的宿命,这世上只要有一束光就能给别人照亮。而这道光恰恰是我们缺失的,也是我们应该追寻的。时代在进步,公安工作的开展,教育同样也在进步,也在完成着自我革命,而这离不开一个又一个呕心沥血的教育者们,奉献精神也以此赓续着。

这阵风停了,期间的“鞭策”给柳絮带来触动与自省,漫漫又慢慢风再起。

盼·赓续火种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有一阵风掠过高山平原,大江大河充满生机的向我们吹来,路旁的柳絮被再度吹起,似乎比之前摇摆的更具活力一些。枯老的掉落,新生的成长,这是规律也是某种归宿。

回到当下,再问白老对于这一生的工作经历有什么是值得自己骄傲的,没有对自己功勋的一度夸赞,只有对于后辈教育的关注,白老认为值得自己骄傲的是自己教育上的成功,公安精神后辈得以传承。在白老说出这些话语的时候,我从他的眼睛里看到了光,那是一种自豪的光,是薪火得以传承的欣慰,是中国梦能够实现的星火。说到这些白老似乎想到了什么似的,把目光聚焦到我们身上,眼神逐渐变得坚定,那道光也变得不一样了。“孩子们,作为新的一辈人我对你们有以下要求:第一,提高自己的政治站位,坚定理想信念,努力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第二,好好学习,提升专业技能,练就过硬本领,生命诚可贵,学习价更高;第三,笔杆子过硬,文笔过硬,写好规范字,练好笔杆子;第四,锻炼好身体,强健体魄。”白老说完这些脸上也绽放出笑容,隐约中我感到内心深处有些许东西在生根发芽。“孩子们,记住了为人民服务从来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它从来都不是口号。”因为从书中,现实中看到过这个世界小部分的“恶”,以此就认为所谓的为人民服务只不过是空泛的口号罢了,而这恰恰也是最大的错误。因为看过“恶”之后就失去对这个世界,他人应有的温良才是最大的不该。“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才应是我们最大的追求。

秋风停,春风起,一次又一次,一代又一代,经历过秋的萧瑟,春风便更具生机,周而复始,生生不息。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但不变的是精神的传承,文化的赓续。不一样的时代却有着同一样的目标: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而不断努力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断的努力奋斗。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红色薪火的传递从未断绝,中华民族骨子里独有的坚韧始终存在。

本文出自由云南警官学院刘莉莉老师指导,蒋欣海、李星兴、周文欣同学创作的《薪火赓续  助力新征程》,荣获2023年“读懂中国”活动征文类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