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年风雨兼程,75年薪火相传。云南警官学院是一所历史底蕴深厚、办学特色鲜明、英雄模范辈出的光荣学府。建校75年来,学校坚决扛牢“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警铸剑”职责使命,传承弘扬“忠诚、责任、奉献”校训精神,累计培养出9万余名优秀人才。



云警院的光荣,不仅写在校史里,更闪耀在一代代校友的奋斗足迹中。从学校到公安实战一线,云警学子中的大多数“择一事,终一生”,将人民公安事业作为自己的终生职业,为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守护人民幸福安宁,坚守岗位、默默奉献,前赴后继、不畏牺牲,用一个个感人的瞬间、守护的身影在校史上印刻下不可磨灭的记忆,化作穿越风雨的精神力量,奏响了激昂的人民警察之歌。


他们忠诚无畏、勇敢逆行,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不朽丰碑



余泽华、和贵华、肖之东、柯占军、杨丽胜、张子权、张运……这些英烈的名字,是学院历史中最沉重的注脚,也是共和国史册上永不熄灭的灯火。

1994年1月的一个晚上,余泽华和同事查堵两名持械拦路抢劫的犯罪嫌疑人时,双方发生激烈枪战,最终歹徒被制服,余泽华却因伤势过重壮烈牺牲,生命永远定格在26岁。

2012年2月23日,柯占军在参与侦破一起特大武装贩毒案执行抓捕任务中,倒在毒贩的枪口下的他依然死死抱住毒贩的腿直至生命最后一息!

2003年考入云南警官学院,2007年毕业于治安管理专业。2020年12月15日,张子权在侦办一起跨国境跨省区重大专案期间,因劳累过度突发疾病,经抢救无效不幸牺牲。书写了“一门两忠烈,英雄父子兵”的壮烈篇章。

他们用短暂却壮烈的一生践行了人民公安为人民的铮铮誓言,让生命绽放出灼灼光华。


他们初心如磐,勇担使命,用执着坚守筑起铜墙铁壁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陈新民、全国公安系统一级英雄模范龚志华……他们,或是在刀尖行走的缉毒英雄,或是在危难之际挺身而出的逆行者,他们的身影,是和平年代最坚实的屏障。还有,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雄模范邹路遥、全国先进工作者张绍清、全国公安楷模李浏华……他们在各自专业领域深耕不辍,成为公安战线上的“专业尖兵”。

建校75年来,学校培养的学子中涌现出一大批公安英模,人民公安队伍正气浩然、英雄辈出的光荣传统,在他们身上一次又一次地得以验证和发扬。


他们赓续红色血脉,弘扬优良传统,用行动践行“忠诚、责任、担当”

没有轰轰烈烈的英雄故事,只有平凡中的默默坚守。在学院培养出的众多毕业生中,更多的是坚守基层一线,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的人民警察。他们扎根边疆、辐射全国,将“忠诚、责任、奉献”的校训精神,书写在维护社会稳定、边疆安宁的第一线。



“我不知道说什么,当时情况紧急,也没多想,就冲了上去。”王宇熙被捅了3刀后,忍着疼痛,继续追捕犯罪嫌疑人……这就是2024年刚刚从云南警官学院毕业的2020级治安学专业学生、还在试用期的王宇熙“三刀刺胸,追凶不止”的英勇壮举。



面对坠入15米深溶洞的老人,张杰孤身绳降施救。“越往下坡度越大,洞壁都是光滑的石头和泥,一旦掉进去很容易一滑到底……”张杰凭借在警校学到的攀岩知识和深井救援技能,成功救出被困老人。这位2025年6月刚从云南警官学院反恐怖学院毕业的新警,以入职第20天的一次壮举,诠释了云警人的担当。



“不是思考,是本能”2021年从云南警官学院毕业的海南万宁“95后”基层民警李书达海浪中的纵身一跃,让世界看见了中国警察的担当。2025年7月24日,暗流涌动的海南万宁海域,一名溺水者在浪潮中挣扎,正在休班的李书达没有丝毫犹豫纵身跃入波涛之中。事情经媒体报道引发关注收获点赞无数。



他们的故事,我们的答案

忠诚,从不是一句口号——

是余泽华面对歹徒枪口时的奋不顾身;

是柯占军生命中最后一次抓捕的毅然决然;

是张杰在深洞救援时“我是一个警察”的坚定。

奉献,从不是一段空谈——

是邹路遥特警岗位上的千次出击、万次守护;

是张子权继承父志、前赴后继的使命传承。

责任,从不是一份负担——

是张绍清在痕检领域的毫厘之争;

是肖之东坚守“机要战线”30载的执着;

是王宇熙负伤追捕的坚持。

他们,是云警院的骄傲,是时代的坐标,更是每一位云警学子未来可能成为的样子。

未来,我们将接过他们手中的接力棒,在云南警官学院这座光荣的“卫士摇篮”里茁壮成长,练就报国为民过硬本领,投身人民公安事业,为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保驾护航,共同续写云警75载荣光。